《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the Yangtze Basin)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主办的学术性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创办于1992年。 [1]
据2018年5月《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官网显示,《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编委会拥有顾问5人、编委53人。 [2]
据2018年5月6日中国知网显示,《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共出版文献4223篇,总被下载1715134次、总被引70346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1.815、(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1.227。 [3]据2018年5月6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载文量为2716,被引量为41877,下载量为120716,2015年影响因子为1.35。
备注好邮箱以及联系方式
内容呈现上,《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秉持 “专业不晦涩,通俗不流俗” 的风格。邀请各领域顶尖学者、行业领军人物作为特约撰稿人,确保观点的权威性;同时组建专业的编辑团队,将学术语言转化为大众易于理解的文字,通过深度报道、专题策划、人物访谈、文化评论等多元形式,让每篇文章都成为激发思考的火种们精心设置 “对话” 栏目,打破学科壁垒,邀请哲学家、科学家、艺术家同台对谈,碰撞出思维的火花;“田野手记” 板块则让记者深入基层,用文字与镜头记录普通人的非凡故事,传递真实的人间烟火气。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倡导理性思辨与人文关怀并重,鼓励读者以批判性思维审视世界,用同理心感知他人。通过举办线下读书会、学术沙龙、艺术展览等活动,搭建起思想交流的桥梁,让杂志从纸张走向现实,凝聚更多有识之士的力量,共同为构建更美好的社会建言献策。
未来,《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杂志将始终坚守初心,在浩渺的知识星空中,为读者点亮一盏明灯,陪伴大家在探索真理、追寻美好的道路上笃定前行,让思想的光芒穿透时代的迷雾,照见更辽阔的精神原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