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感谢支持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苏州大学
国内刊号:32-1625/R
国际刊号:1009-881X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核心刊期(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超星期刊域出版系统》收录期刊
期刊简介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1991年10月创刊,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苏州大学主办,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血液研究所承办。国内著名血液学专家阮长耿院士任首席顾问,葛建一院长任编辑委员会主任,王天佑教授任主编。国内生物流变学领域著名专家吴云鹏 、廖福龙、施永德、文宗曜、翁维良等专家均鼎力支持,担任杂志编辑委员会资深编委。《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1]  为本学科国内唯一期刊,除完成期刊出版任务外,还开展了学科理论普及,新技术临床推广应用的工作。召开全国学术交流大会;参与组织全国临床科研协作;组织全国专家制定血液流变学检测规范化建议;指导企业研发适合临床应用的检测仪器等。 以上工作有力地支撑了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血液流变学分会的工作,为新学科在我国推广应用做出开拓性贡献。


首页 期刊介绍 投稿指南 文稿查重 文章排版 往期目录 杂志订阅 联系方式
最新通知:
恭贺《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评为中文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来源期刊
标签guestbookform报错:该栏目下没有新增留言属性。
投稿指南
暂无特殊要求
   ------
» 期刊简介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1991年10月创刊,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苏州大学主办,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血液研究所承办。国内著名血液学专家阮长耿院士任首席顾问,葛建一院长任编辑委员会主任,王天佑教授任主编。国内生物流变学领域著名专家吴云鹏 、廖福龙、施永德、文宗曜、翁维良等专家均鼎力支持,担任杂志编辑委员会资深编委。《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1]  为本学科国内唯一期刊,除完成期刊出版任务外,还开展了学科理论普及,新技术临床推广应用的工作。召开全国学术交流大会;参与组织全国临床科研协作;组织全国专家制定血液流变学检测规范化建议;指导企业研发适合临床应用的检测仪器等。 以上工作有力地支撑了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血液流变学分会的工作,为新学科在我国推广应用做出开拓性贡献。


» 投稿指南

1.1 文 稿 来稿应能反映该学术领域的最新进展与水平。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条理清晰,题文相符,文字简明。论著、综述、讲座一般不超过4000字,病例报告1000字左右,其余2000字为宜。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作者单位名称和邮政编码及联系电话以及E-mail角注在同页左下方。
1.2 关键词 摘 要 论著请附400字左右中英文摘要。论著类文章采用结构性摘要,必须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Objective, Methods, Results, Conclusion)四部分,采用第三人称撰写。英文摘要还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及邮政编码。



» 期刊宗旨

内容呈现上,《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秉持 “专业不晦涩,通俗不流俗” 的风格。邀请各领域顶尖学者、行业领军人物作为特约撰稿人,确保观点的权威性;同时组建专业的编辑团队,将学术语言转化为大众易于理解的文字,通过深度报道、专题策划、人物访谈、文化评论等多元形式,让每篇文章都成为激发思考的火种们精心设置 “对话” 栏目,打破学科壁垒,邀请哲学家、科学家、艺术家同台对谈,碰撞出思维的火花;“田野手记” 板块则让记者深入基层,用文字与镜头记录普通人的非凡故事,传递真实的人间烟火气。​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倡导理性思辨与人文关怀并重,鼓励读者以批判性思维审视世界,用同理心感知他人。通过举办线下读书会、学术沙龙、艺术展览等活动,搭建起思想交流的桥梁,让杂志从纸张走向现实,凝聚更多有识之士的力量,共同为构建更美好的社会建言献策。​ 未来,《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杂志将始终坚守初心,在浩渺的知识星空中,为读者点亮一盏明灯,陪伴大家在探索真理、追寻美好的道路上笃定前行,让思想的光芒穿透时代的迷雾,照见更辽阔的精神原野。

» 期刊历史


» 期刊年份
2023
2022
» 友情期刊
» 其它信息
稿酬费用:暂未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