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践活动
云地联动,智启未来——“探地启智行动队”创新支教模式
来源:网络 作者: 阳璇 发布时间:2025-03-14 浏览人次:


在国家大力推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的今天,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与知识的广泛传播成为了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然而,地理的局限往往成为教育普及的一大障碍,面对这一困境,云南大学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的“探地启智行动队”在2025年寒假期间,秉承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教育创新与实践的号召,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立足家乡,云地联动”的创新模式,为破解教育地理限制难题提供了生动实践。他们不仅奔赴各自家乡的中学进行实地实践,广泛了解地理教育现状、传播地理知识,更突破性地开展线上课程,利用互联网的便捷性拓展地理课程、开展辅导,努力从线下线上打破区域限制,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探地启智行动队 由云南大学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8名研究生组成,自成立以来,便致力于将地理学科的魅力传递给更多学生。为了此次支教活动,团队成员们进行了长达数周的教案打磨。他们深入研究教材,结合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力求设计出既科学又有趣的课程内容。为了确保支教活动的顺利进行,团队成员们还进行了多次线上试讲和讨论,不断优化教学方案,力求做到精益求精。其中,阳老师负责的《水循环》课件,凭借其生动的动画演示、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以及严谨的逻辑结构,在第十七届全国教育教学成果大赛中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其教案也荣获三等奖。这一荣誉不仅是对阳老师个人努力的认可,更是对整个团队辛勤付出的肯定。

image.png

随着寒假的到来,探地启智行动队的支教活动也正式拉开帷幕。团队成员们立足各自家乡,利用地理优势,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地理知识授课。在线下课堂上,他们走进了嘉陵一中、泉州市第七中学等多所学校,团队总结进行了十节精彩纷呈的地理课程。领队带着他的《水循环》课件,走进了嘉陵一中的课堂。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形象的比喻,将复杂的水循环过程讲解得通俗易懂,激发了学生们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学生们纷纷表示,阳老师的讲解让他们对水循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让他们更加珍惜水资源,懂得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团队成员华萍也走进了泉州市第七中学,为那里的学生们带来了大气垂直分层的课程。利用图表、模型等教学工具,清晰地展示了大气层的结构和各层的特点,引导学生们探索大气科学的奥秘。团队成员颖海走进了广州市增城中学,为该校的学子们精彩讲授了《大气的受热过程》这一课题。巧妙地运用了多媒体演示、实物模型以及生动的实例,直观而详尽地剖析了大气受热、传递与散失的复杂过程,带领学生们一步步揭开大气能量循环的神秘面纱。

image.pngimage.png

image.png

图为线下教学

  除了线下授课,团队成员们还充分利用线上平台,为家乡及周边地区的中学生提供了五节生动有趣的地理知识授课。这些线上课程不仅覆盖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多个领域,还通过生动的讲解、丰富的图片和视频资料,以及有趣的互动环节,让学生们仿佛置身于地理世界的奇妙之旅。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和见解,课堂氛围十分活跃。“探地启智行动队”的老师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专业优势和教学经验,耐心解答学生们的问题,与他们进行互动交流,让知识的传递不再受地域限制。

image.png

图为线上教学

此次支教活动不仅让学生们收获了知识,更让他们感受到了来自云南大学探地启智行动队的温暖与关怀。团队成员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青年学子的责任与担当,也为推动地理教育的普及和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此次寒假支教活动虽然短暂,但“探地启智行动队”的老师们却用他们的爱心和智慧,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知识的种子。他们相信,这些种子将会在未来的日子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为孩子们的人生道路增添更多的色彩和可能。同时,他们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行动,能够激励更多的青年学子加入到公益事业的行列中来,共同为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展望未来,探地启智行动队将继续秉承传授知识、启迪智慧的宗旨,不断探索和创新支教方式,为更多学生带去知识的光芒和成长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