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论坛
校园论坛
校园论坛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论坛
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耕培启润”志愿服务团深入酉阳龙潭,探寻赵世炎烈士光辉足迹
来源:网络 作者: 阮雪 发布时间:2025-03-11 浏览人次:

引言:青春之光,照亮红色之旅

在夏日的炎炎烈日下,一群怀揣梦想与使命的青年学子,踏上了寻根之旅。2024年7月9日,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耕培启润”志愿服务团,以青春之名,以志愿为誓,前往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龙潭镇,探访赵世炎烈士的故居,开展了一场意义非凡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参观学习,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对红色精神的深刻领悟与传承。

一、启程:心怀敬仰,踏上寻根路

随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满校园,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学子们已整装待发。他们身着统一的志愿服务服装,胸前佩戴着鲜艳的党徽或团徽,脸上洋溢着对即将到来的红色之旅的期待与憧憬。此次“耕培启润”志愿服务团赴酉阳龙潭之行,旨在通过实地探访赵世炎烈士的故居,深入了解其生平事迹,感受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进一步激发青年学子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image.png

(图为出发前团队合照)

二、抵达:历史的沉淀,革命的印记

下午3时,服务团顺利抵达酉阳龙潭古镇。古朴的街道、错落有致的古建筑,让人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而赵世炎故居,就静静地坐落在古镇的一隅,虽历经风雨,却依然保留着革命岁月的痕迹。大门上方,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的“赵世炎同志故居”几个大字苍劲有力,仿佛在诉说着一位革命英雄的传奇故事。

步入故居,一股庄重而肃穆的气息扑面而来。院内绿树成荫,两座小天井一前一后,布局精巧,显得既古朴又雅致。赵世炎烈士的塑像矗立在中央,他目光坚定,凝视着远方,仿佛在诉说着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讲解员深情并茂地讲述着赵世炎烈士的生平故事,每一个细节都让人动容,仿佛将大家带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image.png

三、追寻:光辉足迹,不朽精神

赵世炎,一个在中国革命史上熠熠生辉的名字。他字琴生,号国富,笔名施英,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者、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和党的创始人之一。他的一生,是奋斗与牺牲的一生,是理想与信念交相辉映的一生。

早年求学期间,赵世炎便积极投身革命运动,参加了五四运动,并远赴法国勤工俭学,与周恩来等共同创建了中共旅欧支部。回国后,他更是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投入到工人运动中,领导了震惊中外的上海三次工人大罢工,为工人阶级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正当他满怀壮志准备为革命事业继续奋斗时,却不幸被捕牺牲,年仅26岁。

在讲解员的引导下,服务团的成员们认真聆听着赵世炎烈士的生平事迹,不时发出阵阵感叹。他们被赵世炎烈士坚定的信仰、无私的奉献以及为国家和人民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深深打动。党员龙涛在参观后深情地说:“赵世炎烈士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共产党员。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

image.png

(图为听讲解员讲解图片)

四、缅怀:献花仪式,寄托哀思

为了表达对赵世炎烈士的崇高敬意和深切怀念,服务团全体成员随后前往烈士陵园进行献花仪式。在庄严的墓碑前,大家肃立默哀,神情凝重。一朵朵鲜花轻轻放在墓碑前,不仅寄托了青年大学生对先烈的哀思与敬仰,更象征着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扬。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一位团员在献花后动情地说,“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安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image.png

(图为献花仪式图片)

五、总结: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活动最后,指导老师龙涛作了总结发言。他首先肯定了此次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和取得的成效。他强调:“通过实地探访赵世炎烈士的故居和陵园,我们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和伟大情怀。这种精神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行的力量源泉。”

接着,龙老师勉励大家要牢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嘱托,将此次参观学习的收获转化为实际行动。他说:“烈火锻炼出坚硬无比的钢铁,压力磨练出坚定不移的意志。只有内心的坚定才能把岁月留下的伤痕化作成长的书签。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我们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image.png

(图为“耕培启润”志愿服务团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