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论坛
校园论坛
校园论坛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论坛
篆香袅袅品雅韵 非遗绵绵耀古今
来源:网络 作者:王森淼 发布时间:2025-03-12 浏览人次:

为深入了解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探寻香篆制作的工艺流程,四川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古韵绵长·国学流芳-古韵遗风践履团”于1月14日在四川省成都市非遗博览园及“无形妙有”手作店开展了以“篆香袅袅品雅韵,非遗绵绵耀古今”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成都市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为展示和保护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建设,旨在通过展览、研究、教育、传承等方式,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传承而永续”,该博览园作为成都市乃至四川省的文化名片之一,以唯一性、长效性、国际性为理念,不仅为广大游客提供了一站式的文化体验,更承载着熠熠生辉的古老文物,成为了推动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

image.png

图为成都非遗博览园。许竞颜 供图

活动伊始,团队成员们来到非遗博览园,静谧的环境、大气而庄重的建筑留存着千年的文化岁月。成员们有序参观了各个展厅,从古朴的传统陶艺到精美的衣裳锦缎,从栩栩如生的民间木雕到各式各样的民族刺绣,每一件展品都蕴藏着历史的记忆,每一种技艺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这里有银花丝纯白耀眼,有蝴蝶画优美流畅,有藏式雕版印刷制墨造纸,有蜀锦编织吉祥美满……成员们在专业讲解员的带领下,详细了解学习非遗文物的起源、发展历程及独特的制作工艺,感触文化所折射出的魅力。尽管文物不语,但总会有些故事让成员们溯回到真实而博大的神州大地。参观完毕后,成员们感慨万千:“每一项非遗都是一座文化富矿,是历史的见证,是民族的精神寄托。”这也让成员们体会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真正含义。

image.png

图为团队成员感受皮影文化。许竞颜 供图

随后,团队成员们乘车前往文殊坊“无形妙有”手作店体验亲手制作香篆,这彷佛文物从博览园来到了面前,让成员们心生欢喜、赞叹不已。香篆又名香印,是中国传统非遗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起源可追溯至唐宋时期,随宗教活动的盛行而繁荣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用香方式,与琴棋书画相伴,是文人雅士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制作老师为成员们详细介绍了香篆的用途、功效——既能营造宁静祥和的氛围,又能安神养生。同时,也让成员们了解到香篆制作是一个专注、静心、沉浸的过程,不能慌乱、不能急躁,才能找到制香之趣。成员们在制香教学视频的引导下,松灰、压灰、扫灰、放香篆、取香粉、填香粉、脱模、点香,每个步骤都轻柔舒缓,充满雅趣。制作老师说,“现代人生活节奏都很快,大家难免会变得急躁,而制香篆则需要沉静下来,去享受时光找寻自我。”当点燃香篆,青烟缓缓升起,空气中弥漫着淡雅的香气,足以疗愈心灵。团队成员们体验了这次切身的制作过程,表示香篆具有独特的趣味与魅力,能真正让人愉悦、舒畅心情,这份文化值得更多人的了解和喜爱。

image.png

图为团队成员学习视频并制作香篆。张倩 供图

image.png

图为完成制作的青烟袅袅的香篆。王森淼 供图

此次实践活动的团队成员们不仅从整体上了解了非遗文化的历史和现状,也从具体实践入手,学习了香篆制作的来龙去脉。有队员感叹道:“感悟好文化才能传承好文化,非遗文化应当更好地走到大众面前,进入更多人的生活中去。”确实,尘封的文物也要焕发新的时代生命力,才能让中国文化之潮永远在世界激荡。实践活动结束后,团队成员们也深刻意识到了保护传承文化的不易及其重要意义,同时为生于华夏而深感自豪,祝愿中华文化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探寻非遗文化之行虽然短暂,但它带给了团队成员们无穷的思考和感悟,激发了成员们对于热爱并传承非遗文化的责任感,团队表示将继续努力,体验更多具特色、有价值的非遗,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身之力。

通讯员 王森淼